烏里雅蘇台界約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Portal:條約 烏里雅蘇台界約
清政府、俄羅斯國
1869年9月4日
本作品收錄於《同治條約
一八六九年九月四日,同治八年七月二十八日,俄曆一八六九年八月二十三日,昌吉斯台。本界約又稱“烏里雅蘇台界誌”或“建立烏科邊界牌博約記”。

正文[编辑]

同治九年正月十三日烏里雅蘇台大臣榮全遵照同治三年九月塔城和約,擬定烏里雅蘇台西北俄國所屬各處總圖內紅色之界;今自薩留格穆斯克山嶺之柏郭蘇克山,至沙濱達巴哈,俱設有界牌;立牌後,兩國分界大臣即抄錄地冊界牌數目,及建立界牌處所名目,一併開列於後:

第一條 議定俄國交界以烏里雅蘇台西北爲界:自薩留格穆斯克山嶺之柏郭蘇克山東北,順薩留格穆斯克山嶺,至塔奴額拉山嶺西末處;再順薩楊斯克山嶺往北、往東,直至沙濱達巴哈界牌,俱經兩國分界大臣定立爲界。柏郭蘇克界牌經俄國分界大臣會同科布多分界大臣,於柏郭蘇克山嶺西,設立爲界,即名柏郭蘇克。中國界牌於烏里雅蘇台、科布多中間之柏郭蘇克山,設立爲界。烏里雅蘇台界牌由科布多界牌往北,經俄國分界大臣會同烏里雅蘇台分界大臣,往東至塔斯客哩山嶺上,設爲第二界牌,即名塔斯客哩。自塔斯克哩往東北,至珠盧淖爾,由珠盧淖爾東南,至哈爾喀山嶺,設爲第三界牌,即名哈爾喀。自哈爾喀山嶺,顺珠盧淖爾北岸,至塔奴額拉南察布產,設爲第四界牌,即名察布產。從此順塔奴額拉山嶺西南,逾莫多圖、扎拉都綸、烏爾圖、查罕扎克喀圖四河,再順他蘇爾亥山,從沙克魯河往東北,至庫色爾山,設爲第五界牌,即名庫色爾。自庫色爾山往西北,至塔奴額拉山末處,逾哈拉畢拉河,靠該山角迤西初哩查河口,設爲第六界牌,即名初哩查。自初哩查河往東北,順薩陽山,逾瑪奴胡、穆奴克、霍額拉什三河,由哈拉淖爾至索爾山,設爲第七界牌,即名索爾。自索爾山往東北,至沙濱達巴哈附近烏里雅蘇台,設爲第八界牌,即名沙濱達巴哈。此處原因雍正六年恰克圖所定和約內業經建立界牌,此次俄國毋庸再行建立。其附近烏里雅蘇台界上,俄國所屬各處界牌,俄國設立有六,中國設立有八,今即以此定立爲界。其餘難逾之峻嶺,早經兩國分清,遂援此嶺爲界,即總圖紅線是也。自沙濱達巴哈起,至柏郭蘇克山嶺,按現定交界順山嶺一西一北,即嶺之右,歸俄國屬轄;山嶺一東一南,至烏里雅蘇台,即嶺之左,歸中國屬轄。照現定地冊,俄國與烏里雅蘇台接壤之地、界牌數目、建立處所、名目,並山名、河名,一併備圖註明,永遵勿替。至其餘各界,仍遵同治三年塔城和約辦理。

第二條 爲重整查閱界牌事,應由兩國分界大臣另派員弁,自同治八年五月十五日起,扣至三百六十六日,該員弁等應按照擬定處所會齊,前往查閱。俄國所派員弁,會同烏里雅蘇台所派員弁,查閱俄國與烏里雅蘇台接壤之地,應按照定期,於薩留格穆斯克山嶺之柏郭蘇克界牌會齊,自此前往東北,查至現定沙濱達巴哈界牌爲止。烏里雅蘇台分界大臣派員查閱界牌時,亦應照此辦理。此章既定,應行永守勿更,俾免界牌遷移損壞。是以兩國分界大臣將地册錄清,書寫俄國字四分,滿洲字四分,共八分。並將現定交界繪爲地圖二頁,其內將界牌數目,用俄、滿文字註明。該大臣等畫押用印後,各持四分,地圖一頁,於同治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在昌吉斯台互換,永持爲憑。

附:節錄約記[编辑]

烏里雅蘇台立界大臣伊犂將軍榮全籌議建立烏屬界牌鄂博,遵照定約,於同治八年四月十一日,在烏克克卡倫會議,各議所屬牌博,以定兩國交界。五月初四日,中國科布多立界大臣奎昌、俄國立界大臣巴布闊福,穆魯木策傅等公同酌議,往原圖所繪之赛留格木地方,爲烏、科交接之處,會同建立牌博,以便兩處分立。議定後,於五月二十七日順赛留格木山嶺,同至柏郭蘇克壩上適中之地,烏城立第一牌博於北,科城立牌博於南,俄國立鄂博於西。立畢,科城大臣會同俄官,向西南立界,至瑪呢圖噶圖勒幹爲止。烏城大臣同俄官穆魯木策傅,向東北立界,至沙濱達巴哈爲止。此壩並無樹木,亦無大河,地勢窪濕,係科屬之阿勒坦淖爾,烏梁海東北邊末處,即係烏屬唐努烏梁海西南邊境。由此壩向東北行,約八十里,至塔斯啓勒山,於山頂同立第二座牌博。此處並無樹木,遍山泥淖,山下有塔斯啓勒小河一道,水向東南流,山東南爲中原地,山西北爲俄國地。又向東北行,約九十里,至原圖所繪之珠盧淖爾東南岸約十數里哈爾噶小山上,同立第三座牌博。其東南爲中原地,其西北接連珠盧淖爾爲俄國地。又順珠盧淖爾北岸,約二十餘里,至唐努山南察布齊雅壩上,同立第四座牌博。山北爲中原地,山南接連珠盧淖爾爲俄國地。此兩界間,橫直並無樹木,大河均係泥淖亂石。沿唐努山南,向西過莫多吐河、扎勒都倫河、烏爾吐河、察罕扎克蘇吐河,順哈喇塔蘇爾海山,至沙克魯河,轉向東北,約二百五十餘里,至庫色爾壩,係唐努烏梁海西方邊界,同立第五座牌博。壩上無樹,巨石崱屴。其東爲中原地,其西爲俄國地。由此向西北,約九十餘里,至原圖所繪之唐努鄂拉達巴哈末處,過哈喇河偏西山下楚拉察水流之處,同立第六座牌博。此地泥淖太大,樹木無多。迤東迤南爲中原地,迤北爲俄國地。由此向北向東,順原圖所繪之薩彥山,過瑪納胡河、蒙納克河、浩拉什河、由喀喇淖爾至蘇爾大壩,約共一百五十里,同立第七座牌博。此壩並無樹木泥淖。其東南爲中原地,其西北爲俄國地。由此向北向東,約三百六十餘里,崇山綿亘,木石叢雜,山脈連貫,直至沙濱達巴哈堆,立第八座牌博。其東南爲中原地,其西北爲俄國地。以上烏里雅蘇台共立牌博八座。有牌博處,以牌博爲界;其不能越往山嶺,即以山嶺爲界;均以圖內紅線定兩國交界。自東北沙濱達巴哈起,至西南赛留格木山柏郭蘇克壩止,紅線以左,均爲中原地,紅線以右,均爲俄國地。今將立定牌博數目、地名、山河形勢,繪圖作記爲憑,並將現增議定條款,開列於後。其餘應辦事宜,均照從前議定條款,酌量遵辦。自同治八年五月十五日起,算足三百六十六日,兩國各派妥靠官兵,將新立牌博查看一次;烏里雅蘇台委員等,由賽留格木向東至沙濱達巴哈查看;科布多委員等,由瑪呢圖噶圖勒幹向東至赛留格木查看;按年均應照此查辦。俄國派官二員:一由托木斯蓋省派出,往赛留格木,由新立牌博起,會同烏里雅藏台委員等查看;一由斜米省派出,往瑪呢圖噶圖勒幹,由新立牌博起,會同科布多委員等往查,永遠遵行。其新立牌博,如有損壞,仍照舊式即各補修。將此圖記鈐印畫押,互換爲憑。

本作品來自清朝時期的法令約章文書案牘。依據1910年12月18日頒佈的《大清著作權律》第三十一條第一項,該類別不能得著作權。


清朝政府結束超過一百年,再同時根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以及通常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作品保護期所約定,該類作品已無事實持有者而無論在何地均屬於公有領域。而該類作品因屬政府公文,故在美國亦為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